一线人物
刘姚君 水泥检验认证院双碳研究中心副主任
2009年,刘姚君本科毕业进入中国建材总院深造,选择了传统而充满挑战的水泥质量评价学科作为自己的深耕领域。如今,她已成长为国检集团水泥检验认证院的一名杰出科研工作者,专注于低碳水泥及低碳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。正值《水泥工业"十二五"发展规划》实施关键期,她听着"青年要勇做创新先锋"的讲话,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,走进了水泥检验测试科学的大门。
学以致用,产研共融
初入科研大门,刘姚君对水泥检测学科尚显陌生。面对满纸的氧化钙、氧化镁等化学名词,她如同面对一堆散落的积木块,不知如何搭建出坚固耐用的城堡。然而,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,她历经三个月的艰苦学习,走遍了水泥全套检测流程,从比表面积测定到抗压强度试验,从游离氧化钙滴定到X射线荧光仪操作,才明白这些词儿的分量,才终于懂得师傅说的“检测技术人的尺子,量的是产业升级的刻度”。
有天师傅灵魂拷问“知晓水泥检测还不够。这些石头泥巴扔进窑里,烧不烧得动?”师徒俩在1450℃高温炉前反复试验,记录生料块f-CaO含量,观察加热过程中形态变化。记录的不仅是易烧性与水泥质量的关系,更是科研启蒙的“工程问题-实验室检验-标准迭代”摩斯密码。这不仅锻炼了她的检测能力,更激发了她的科研思维。这些宝贵的经历为她的研究团队带来了新的服务模式,让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。
智析峰谷,智效双升
2022年底正值工信部大力推广“水泥行业智能化实验室”,刘姚君所在的研究团队接下了西部地区某智能化实验室的X射线衍射分析仪配套支持工作。面对合作企业提出"1号线熟料28天强度掉了一个标号“的难题。研究团队紧急提取了近3日150组衍射数据进行峰值对比,终于发现了异常。多个取样数据在衍射角37.3°处,本不该存在的尖锐峰出现,意味着游离氧化钙含量偏高;衍射角20.8°处本该尖锐的硅酸三钙特征峰像被削平了山头,取而代之的是硅酸二钙的宽缓隆起。最后大家一致确定,阿利特晶体发育不全,烧结带温度至少偏低了30℃。这次开发的“峰高筛查法”用XRD机当质检“门神”,帮助企业新产的水泥不仅强度更高,每吨还省下5块煤钱。
这次合作不仅让企业收获了合格的产品,也让刘姚君和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科研带来的巨大成就感。
与时俱进,永葆初心
在科研的道路上,刘姚君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度。研发团队参与了中国建材集团一期“揭榜挂帅”子课题“低碳技术验证与碳排放足迹评价的双碳服务平台”的建设工作。从优化红外光源到温度补偿模块,从标准气体标定到测试验证,再到红外二氧化碳测定仪样机成型及销售,每一个环节研发团队遵守“明确目标、高效执行”的工作原则。当看到项目进展顺利,她深知,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,必须锚定实践需求,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,以理论创新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,践行成果转化效能最大化之科研使命。
"参天古木必有其根,浩荡江河必溯其源"。于她而言,研发平台恰似滋养创新的沃土,优秀团队如同润泽科研的甘霖。在总院、国检集团及水泥检验认证院研发团队的鼎力支持下,她将秉持初心,持续推进水泥评价及质量提升研究,既在技术攻坚中锤炼专业利刃,更在实践中淬炼党性修养。
她相信,只要勇于创新、敢于担当,就一定能够推动行业转型升级,让传统建材在绿色智造的新时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。“格物致知,鲲鹏振翅九万里,不借青云自有风。”在科研的广阔天地里,刘姚君正展翅高飞,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。